随着“双减”政策深入推进,校外托管服务需求持续增长,但其监管长期存在主体责任不清、部门职责交叉、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日照高新区以组织构建为支撑、制度创新为保障、群防群控为防线,构建“三维共治”体系,变“多头管理”为“协同作战”,有效破解“托管”成“脱管”困局。今年以来,全区摸排整治托管机构43家,隐患整改率达98%,监管成本降低60%,群众满意度达95%以上。
一、建强组织体系,打造协同作战“新格局”。聚焦“多头管理、责任留白”痼疾,日照高新区强化顶层设计,创新组织架构,打破部门壁垒,实行跨部门联合监管,有效破解“管理碎片化”问题,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无死角、全覆盖。深化联合监管,全区“一盘棋”。成立校外托管机构专项整治工作专班,由区安委会牵头,应急管理、教育、市场监管、消防等7部门共同参与,针对建筑安全、消防设施、食品卫生、治安防范等方面,制定统一检查标准,建立“一机构一档”问题隐患台账,集中排查、一体整改,从根本上解决“多头管、无人管”问题,安全隐患排查覆盖率达100%。开展三大行动,织密“一张网”。开展消防“攻坚”、食品“亮剑”、场所“安居”三大行动,多轮次联合执法,查处消防隐患70项、食品安全问题23项、建筑燃气隐患17项、治安问题23项,对存在严重隐患的开展集中约谈、责令停业整顿,要求限期整改25家。严格挂牌督办,贯通“一条链”。对12家存在重大隐患机构,实行区级专班办公室挂牌督办,责任到部门,限时整改、严格验收,形成“排查—整治—销号”全链条闭环,安全隐患整改率从不足40%跃升至98%;关停取缔存在严重安全问题且无法整改机构5家,重大风险机构全部“清零”。
二、筑牢制度保障,构建长效监管“硬支撑”。着眼“长效常治”,创新制度供给,日照高新区出台全市首个《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办法》,严把“入口”、压实“过程”、兜牢“底线”,构建全周期、规范化监管机制,填补制度空白。严把前端准入门槛。对机构开办资质、场所安全、人员配备、基本设施等标准,设定硬性准入条件。推行备案登记与信息公示,要求所有符合条件的托管机构办理市场主体登记,明确经营范围,公示备案信息、收费标准、从业人员资质、监管部门投诉电话等,接受全社会监督,从源头杜绝“带病入场”。压实中端管理权责。对托管机构,在学生安全管理、食品卫生、活动组织、应急演练等事项中的义务进行细化,明确具体操作要求和管理责任。对监管部门,厘清职责清单,统筹教育、市场监管、卫健、住建、公安及属地力量,建立信息共享、联合检查机制。今年以来,全区43家托管机构全部纳入标准化管理,运营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,各监管部门职责清晰度达到100%、协同效率提升3倍。建立后端兜底机制。健全信用评价与退出机制,实施年度测评,在政府网站和媒体设立曝光台,动态发布“白名单”“黑名单”。引入风险兜底,鼓励机构购买场所责任险与人身意外险,提升风险保障能力。今年以来,全区“规范托管”数量同比增长35%,“问题托管”数量同比下降72%,家长投诉量降低60%,行业从“野蛮生长”迈向高质量发展。
三、凝聚共治合力,畅通立体防控“微循环”。为加强安全风险源头防范、全程监管,日照高新区构建“家校社协同+数字化赋能”安全防护体系,推动治理模式从单向管控向多元共治跃升。一方面,深化家校社联动宣教。针对学生群体,实行“一学一练”,编制《校外托管安全手册》,教授科学避险知识;联合消防员、交警等开展“安全小卫士”进校园活动,进行互动教学演练。针对家长群体,实行“一知一警”,印发《致家长的一封信》线上配资炒股,普及托管机构选择标准;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,提升风险意识。通过联动宣教,学生应急知识掌握率达82%,家长对安全资质关注度提高58%。另一方面,构建“四位一体”智慧监管。围绕托管机构精细化治理需求,创新打造“托管e管”智慧监管平台,集成电子档案、视频监控、隐患排查、家长评价四大核心功能,打通全流程监管“末梢循环”,平台注册家长超1.2万人,群众咨询投诉办结率100%,好评率95%,通过“一屏观全域、一网管全城”智慧监管模式,推动校外托管行业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预防转型,打造立体化监管新范式。
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